
什么是紫外线?
基于光波长的分类和特点
紫外线是波长10~400nm的不可见光。其中,波长区域100~280nm的光被称为UV-C(深紫外线),地球上并不存在,但是却具有杀菌、有机物降解、光聚合和传感等广泛功能。斯坦雷电气拥有开发制造该UV-C区域光源的技术。
图 1 基于光波长的分类和特点

紫外线的分类
UV-A |
315~400nm的紫外线。
基本上都会穿过臭氧层,达到地表。 |
---|---|
UV-B |
280~315nm的紫外线。
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,但部分会穿过。 |
UV-C |
100~280nm的紫外线。
被臭氧层吸收,不会达到地表。 |
通常紫外线是指UV-A和UV-B。到达地表的这两种紫外线中,UV-A约占90%,剩余的是UV-B。另一方面,UV-C不会达到地面,日常不产生影响,在紫外线中杀菌效果最好。利用产生UV-C的光源使病毒细菌失活的研究和运用正得到加速发展。
深紫外线光源的种类
产生UV-C区域紫外线的光源主要如下。
-
深紫外LED
因杀菌效果备受关注,近年来产品开发得到快速发展。该光源不使用汞,环境负荷小,具有小型寿命长的特点。产品阵容从UV-C到UV-A,波长范围大。今后随着逐步实现高输出化,利用场景和搭载应用有望不断扩大。
深紫外LED产品页面 -
冷阴极型紫外线灯
直径小的细径灯,特点是紧凑省电。另外,虽然含微量汞,但汞用量很少,不受“关于汞的水俣公约”限制。
冷阴极型紫外灯(UV-CCL)产品页面 -
氙灯
这种灯利用氙气中放电产生的光,被用作相机闪光灯等。特点是可瞬间产生大光量宽波长的光。还包含250~260nm以外波长,可产生红外线,因此吸收热量的热杀菌效果也值得期待。
-
准分子灯
该光源的发光原理和结构与传统放电灯(汞灯、氙灯等)不同,可发射紫外线。发光波长的半宽度小,已被用作研究用光源。在工业用途中被用于清洗、表面改质等。
不同光源的波长特性差异如【图2】所示。
图 2 光源之间发射波长的差异
